科技生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生活>内容

手机的工作原理

编辑:没啥原创小编  日期:2023-06-02 14:48:46  浏览:1942

手机的工作原理

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只要组成有电源部分,逻辑部分,射频部分,输入输出部分。逻辑部分是指CPU,字库,暂存等,作用就是控制手机的各项操作。

射频部分就是信号部分,有功放,滤波,中频IC等,管接收和发射。

大多数是大屏机,而且是触摸电容屏,也有部分是电阻屏。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包括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来实现无线**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简单的“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

扩展资料:
手机CPU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容易被消费者所忽略的手机性能之一,其实一部性能卓越的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肯定是它的“芯”也就是CPU。
它是整台手机的控制中枢系统,也是逻辑部分的控制中心。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器内的软件及调用存储器内的数据库,达到控制目的。

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求解答..

手机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1,通话部分,话筒电路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和听筒电路把电信号变成声音。因为是无线的,所以2手机要无线发射和接收电路,负责接收和发射手机的信号。

3因为手机多为了互相不影响所以加如编码电路,对接收的信号和发射的信号进行编码,完成调制和解调作用。

每个手机只还原属于自己的信号,4为了识别身份,所以每个手机有一个手机卡识别电路,用于读取和识别卡的编码信号。5要键盘电路,用来把我们的指令变成专用电信号。6要有屏幕显示电路显示相关的指令或者信息。7电源电路,为手机提供工作电源。

8为了协调各电路的工作手机有一个CPU电路,是手机的大脑。

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973年4月的**,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当时,库帕是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了。

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百科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

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网、玩游戏、拍照,甚至可以看电影!这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讯技术方面,现代手机也有着明显的进步。

当库帕打世界**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

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一、关于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组成 数字移动电话主要由四部份组成,即移动电话、基地站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运行维护中心。

其中 “认证中心(AUC)与设备识别器(EIR)都属于移动电话系统的数据库。认证中心的功能是为本地用户位置登记器提供一个与用户有关的安全方面的鉴别参数与加密密匙。设备识别器的功能是检查移动电话的设备识别码(IMEI)(笔者注:就是那个15位长的数字),以防止非法使用偷盗的、有故障的、未经许可的移动通信设备。设备识别器连接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利用设备识别器来检查使用设备识别码的有效性。

二、数字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1.开机入网 2.移动用户登记 3.移动用户的被呼叫 (1)呼叫寻找。主叫人拨发一个被叫电话号码,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将被叫号码转换为移动电话识别码,在基地站通过控制信道发出呼叫信息。 (2)寻呼响应。

开机收后的移动电话一旦从基地站的下行控制信道上收到自己的电话识别码,就通过随机接入信道向基地站发响应信号基地站收到该信息后传给移动通信交换中心,根据信息中心的位置登记信号,可确定移动电话处于哪一个无线小区。 (3)建立连接。移动业务交换中心通过允许接入信令为移动电话指配一个独立的专用控制信道,建立起能识别的移动用户身份通道和各种数据,**控制系统就给这个移动电话分配一个业务信道。 (4)摘机通话。 4.移动用户的主。

手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手机的信号频率很高,一般在900Mhz左右,靠电离层反射传播,打电话的手机信号传到最近的基站,也就是移动或者连通的信号塔,再由基站把高频信号频率降低,由基站和基站之间通信,这个信号是直线传播,遇到高的建筑物会被挡住,所以那些塔都竖的很高,传到接电话的手机附近的基站,再转成高频信号发给手机 移动用的GSM系统全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在哪个地区,会自动对最近的基站进行跟踪,所以能够实现上面的通信方式,联通的通信系统理论上比移动的要先进,因为GSM是**代移动通信系统,而CDMA属于第二代,全称窄带码分多址数字接入技术,但是可能由于联通的资金或者其他的技术原因,信号在很多地区都不如移动好,楼主可以去参考一下有关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方面的书,如果不是很专业的话应该可以看懂

手机是什么原理?

手机-手机通信不需要借助固定电话系统(即电信局) 手机-固话,需要借助固定电话系统 从手机的通信原理可以知道,手机的通信过程就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中,再由移动通信**将语言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中,受话人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无线电磁波,转换成语言信号接通通信**。因此,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手机的原理是什么?

级别:学妹2007年1月17日 GSM是采用FDMA(频分)与TDMA(时分)制式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技术,其**中所有用户分时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在GSM900频段,25M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124个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00K,每个信道含8个时隙,即GSM900M频段在同一区域内,可同时供近1000个用户使用。

而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一种通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用户都使用同一频率。

FDMA、TDMA及CDMA的比较如图2.1. 一、GSM的理论基础. GSM系统是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900MHz频段,在后期又加入了1800MHz频段及1900MHz频段,为便于区别,分别称为GSM900、DCS1800及PCS1900. 凌锐手机具有GSM900MHz及DCS1800MHz两个频段自动切换的功能. 初期的GSM的工作频率是890~915MHz(移动台发),935~960MHz(基站发)共25MHz的双工频率;后加入了EGSM(扩展GSM)其频段为880~890MHz(移动台发),925~935MHz(基站发),为与EGSM区别,把前者称之为PGSM。GSM900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45MHz,信道间隔为200KHz,可分为124个信道(EGSM加入了975~1023共49个信道);因此E-GSM共有174个信道。 DCS1800的频段为1710~1785MHz(移动台发),1805~1880MHz(基站发),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95MHz,频带宽度为75M,可分为374个信道(512至885)。 PCS1900的频段分为上行:1850~1910MHz,下行:1930~1990MHz,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80MHz,频带宽度为60M,可分为300个信道。

每信道分成8个时隙(半速率是有16个),每个时隙信道速率是22.8kb/s,信道总传输速率270.83Kb/s,采用GMSK调制,通信方式是全双工,分集接收,每秒跳频217次,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现在GSM向前发展开发了GPRS业务,作为2G向3G的过渡方式。 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GSM手机的话音编码采用RPE-LTP(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案,它每20ms输出260比特,因此速率是13Kb/s.每帧为120/26=4.625ms,每时隙为577us,每比特宽度为3.692us. 下图是一个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示意图. 图2-2-2 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但它还要加入纠错编码.因为话音编码的比特重要性不同,一种是重要的称为I类比特,必需加以保护,即规则脉冲编码与LPC参数比**182个,加上3位奇偶检验比特,及4位尾比**189比特.纠错编码使用1/2码率的卷积码,因此共编码为378个比特.260比特中的其余78个比特,则不加以保护.这样加起来,每20ms的总输出是456比特.如图1所示. 为了防止抗衰落引起的突了误码,编码后的比特还须进行交织.交织的原理在此从略. 二、GSM手机原理框图. 图2 GSM移动电话原理框图 移动电话(以下均称手机)电路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无线部分、传输处理部分、接口部分、电源部分。

其电路原理可归纳为两大部分:射频电路和基带电路。 1.无线部分 包括天线回路、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振荡器等高频系统.其中发送部分由射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组成.接收部分由高频滤波、高频放大、变频及中频滤波器组成,调制解调器采用GMSK. 2.传输处理 2.1发送通道的处理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加密、TDMA帧形成. 1)语音编码:用户的话音通过MIC转化成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通过ADC转化成数字的、代表语音的13Kbitps的信息流。 2)信道编码:为了检测甚至纠正传输期间产生的差错,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码,通过从信 源数据计算得到的信息来提高其速率。

信道编码的结果是一个码字流。 3)交织:将几个码字的比特混合起来,使得在已调制信号中相互靠近的比特能扩展到几个 码字上.由于调制流中连续出错的可能性是紧密相关的,而且由于当差错被去相关后,信道编 码性能会改善,交织的目的就是去除差错及它们在码字中位置的相关性,交织以后,信息流就 成了信息块的序列. 4)突发脉冲格式化:为有助于接收信号的同步和均衡,向加密的信息块中增加一些二进制信息使其成为二进制信息块。 5)加密:通过仅由移动台和基站收发台知道的加密方式修改这些信息块的内容。

6)调制:使用GMSK调制技术,在适当时刻将数码信号转变为合适的频率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路的处理,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2.2接收通道的处理包括均衡、信道分离、解密、信道解码和语音解码. 1)解调:无线电波被天线接收以后,接收机根据多址规则接收相应的信息。在突发脉冲格式化期间引入的附加信息的帮助下对这部分信号进行解调,结果为二进制信息块的序列。 2)均衡:采用均衡解调的目的是校正因复杂地形引起的无线电信号失真。

3)解密:通过与加密相反的方法修改这些比特。 4)去交织:为了重建码字,把不同的突发脉冲的比特放回原位。 5)信道解码:利用附加的冗余码,检测或纠正解调器输出中可能的差错,从解调器的输出中恢复信源信息。 6)语音解码:通过译码器DAC将数字语音信息还原成模拟的语音信号。

综合教程  科技生活  用户投稿  技术知识  自我提升  博闻广见  科学知识  综合知识  经验分享